目前分類:觀察筆記 (2)
- Feb 01 Fri 2013 18:26
[無雷推薦]《海賊王電影:Z》情感強烈直逼《一代宗師》雖然沒有《大尾鱸鰻》這麼「大尾」
- Aug 15 Wed 2012 02:46
《攔截記憶碼》:我不是我,那誰能證明我是我。
《攔截記憶碼》(Total Recall)我看了左撇子的電影博物館介紹,才知道原來這部電影的原名和阿諾史瓦辛格當初的科幻片代表作《魔鬼總動員》是一樣的,也就是說,這兩部電影有點師徒關係,但這是我看完電影後才知道的,因為我不想要帶著太多的「觀念」走進電影院,這樣「發現」就會不見了。看過左撇子的介紹,我明白電影的價值在於科幻的意義,不過我想我在乎的,是主要精神。
劇中,柯林法洛飾演的男主角,一直無法確定自己到底是誰,畢竟要人去相信你認為是真的的事情,全部都是虛構出來的,實在令人很難接受,直到最後一刻,他肯定了他當下的體驗。
當初在看預告片的時候,我背這個植入記憶的主軸吸引,這裡有兩個哲學上的觀念,首先,是所謂的「桶中腦」,這是由英國哲學家普南所提出,這個理論過程其實在劇中有被簡單的描述過,也就是在男主角到記憶公司的時候,那個老闆,麥克所介紹的過程,簡單說,你看到的東西,是因為透過眼睛的作用接收,神經才傳導到大腦,產生化學反應刺激大腦,人才會有那些「感覺」;桶中腦的概念則是指你所看到的、感覺到、一切透過感官接受的感覺,說不定只是一個科學家,把你的大腦放在桶中,在特定的區塊給與化學刺激,而產生出的感覺,其實這一切我們所認為的真實世界,跟本不存在,也就是間接否定真實世界(Reality)的存在。我很喜歡科幻片裡放入這個概念,因為這樣一來,科幻的感覺會被加深,暗喻真實根本不真實,等於是一些大腦幻覺的刺激,不就是科幻片給觀眾所帶來的效果與影響,電影中的一切,都只是一些刺激,根本不存在。
另一點,則是本質問題。試問,「這一秒的我和下一秒的我,是不是同一個我?」我如何能證明這一秒的我和下一秒的我都是同一個我?因為這一秒組成我的元素,將會被汰換,組成我的必要細胞,將會死亡,下一秒則會有新的細胞組成我。更清楚一點說,現在的我和下個月的我,在組成上幾乎可以說是不同人,因為組成我的細胞,早已是完全新生,而我的外貌可能因為整形、剪髮,造型改變,而和現在完全不同,那我還是我嗎?但我知道我也相信我是,那究竟是什麼,讓我還是我?個性?記憶?還是?